关注陕西新高考|选科、分班、配师资 西安的高中将如何应对

2022-03-14

2022年,陕西省启动高考综合改革,2025年将全面实施新高考。新高考实行“3+1+2”模式,学生在语文、数学、英语3门必选科目以外,在历史和物理中选择1门,在思想政治、地理、化学、生物学中选择2门。


不分文理科,由学生自主选科,使高考制度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,也给学校在授课安排、班级管理、师资配置等方面带来诸多挑战。

面对学生管理、教学工作的巨大变革,西安的高中目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?华商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知名中学的校长,请他们分享学校落实新高考改革工作的方方面面。


有学校已进行选科意愿摸底


不同学校摸底结果存在差异

“新高考改革,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,学生选课意愿摸底很重要。”西安市经开第三中学执行校长郑宏宝表示,提前、充分地摸底可以让学校有充足的时间筹备师资、教学硬件设施,为选课走班做好准备。据了解,学校将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、学科兴趣、职业规划,在征求家长的意见和老师的指导下,根据学生的《选课志愿表》,进行选课班分类分层。


西安市育才中学已面向目前在校高一同学进行了“新高考模拟选科问卷调查”,校长沙涛介绍,学校在摸底时充分考虑了学生学习动机、兴趣和优势学科三个因素。“当学生发自内心对学科本身产生兴趣时,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,才不会因为一点挫折就对做出的选择产生怀疑。”根据西安市育才中学选科意愿的调查结果,在349位填写问卷的同学中,58.74%学生首选物理,41.26%学生首选历史。在科目组合方面,本届高一学生仍然倾向于传统的大文大理组合。理化生组合占比26.07%,史地政组合占比21.78%,位列12种选科组合前两位,占比最少的是历化生组合。此外,位列学生选考学科依据前三位的因素是学科成绩(占比88.25%)、个人兴趣(占比72.49%)和职业愿景(占比40.97%)。


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摸底调查显示出了不同的结果。校长刘文震介绍,首选物理的同学占多数,首选历史的同学约占三分之一。在选科组合方面,选择理化生、史地政的传统大文大理组合的同学比较少,选择物理、生物和地理的同学比较多。据刘文震分析,此结果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所选科目组合的专业录取覆盖面相关,“选择理化生难度比较大,也意味着要和学霸竞争。”此外,他表示,目前初步选科摸底并不能准确反映出实际情况,学校日后将进行多轮模拟选科调研。

为学生优先推荐最优组合

同步做好12种选科组合的准备

“新高考既然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,作为学校应全面做好学生有选取每一种组合可能的准备工作。”郑宏宝表示,经开三中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,师生配比合理,能够满足学生的选课走班需要。同时,他强调:“选课不能仅凭学生的一己之力,要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基础上,发挥家、校合力。”

具体而言,在指导学生进行科目的选择上,郑宏宝指出:“‘3+1+2’中的‘2’要考虑学生未来发展方向、求职意向、职业意向中适用专业及专业发展中所需学科进行选择;另外还要结合学生自身实力,‘1’中涉及位次分,还要考虑学生自身该学科的竞争力选择。”此外,经开三中将对每一位学生进行“点对点”的选科指导,从科目兴趣、学习方法、学校师资、家长建议、师生关系等5个维度,按照权重进行赋分,填写《优势学科发展决策表》,作为学生科目选择的重要依据。

学校学科建设情况也将作为学生选择科目时的重大考量。沙涛介绍,育才中学将根据学校实际学科情况和学生整体情况,在科目设置方面优先推荐最优组合,针对学生的具体学情,逐步实现从“配餐制”到“自助餐”的转变。同时,学校将大力推进职业生涯教育。

“职业生涯教育是当代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,全社会都应该认识到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。”沙涛介绍,育才中学将把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强制性的教育内容,纳入教学计划,并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。

“新高考,生涯规划是核心。这决定了后期的专业和职业方向,是最基本的原则。”郑宏宝也表示,学校将增加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配备,为学生选择学科提供帮助。

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拥有依托大学的资源优势,据刘文震介绍,学校将在高一年级让学生充分体验不同学科的知识,进行兴趣爱好的测试,根据学习成绩和兴趣变化不断调试选科规划。对于选择科目,刘文震表示,学校会尊重学生选择,会准备也有能力配齐12种选科模式,同时会向学生推荐高校专业覆盖率最好的6种模式。此外,他提示,其他已经进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的相关数据也可作为参考依据。比如:2021年是辽宁省“3+1+2”新高考落地第一年,根据辽宁省2021年普通类高考分数线,历史组本科线(456分)与物理组本科线(336分)相差120分。依据辽宁省公布的2021年“高考成绩一分一段表”,达到历史类本科线的学生占比49%,达到物理类本科线的学生占比91.2%。此外,根据相关数据分析,首选物理的考生可报考72%的招生专业,物理、化学和生物的选科组合覆盖了98%以上的专业。

选科走班后将分行政班与教学班

教师由学科教学者转型为全面管理者

在西安市经开第三中学,选课走班制将采用“行政班”与“教学班”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。据了解,学校将采取语数外学科分层分班组成“行政班”,根据学生的选课结果分成若干“教学班”,分设行政班主任和教学班主任,班主任之间定期沟通。

对于出现空堂的学生会指定学习或活动位置,如图书馆、自修室、实验室等,所有地点也会安排参与管理的老师,保证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、学习及发展。“在某种意义上讲,选课也是在选老师。”郑宏宝校长表示,学校将以新高考为目标,加大校本教研力度,提升教育教学能力,改革教师的评价、考核办法,以新的考核、激励方式,督促全体教职工适应改革。

“选课走班后,行政班与教学班存在学科差异,学科学习成绩和基础也截然不同,我们将采取分级管理的制度进行管理。”据沙涛校长介绍,育才中学日常管理、大型德育活动仍以行政班为主,选科后的教学常规管理、校本课程及学生管理以课任教师为主。

“在选课走班背景下,教师将不得不与具有多种背景、需要、期望、动机和志向的学生建立关系。这就意味着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扮演不同的角色,具备多种能力。”在沙涛看来,新高考模式必然引起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性变革——教师是学科教学者,更是学科教育者;教师既是学习指导者,更是全面管理者;教师既是课程执行者,更是课程建设者。

据了解,育才中学将建立学生导师制,由一位导师负责若干名同学的选课、学习、生活、管理、评价、德育等方面工作。沙涛表示: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是灌输知识,而是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、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出发点,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的优势发展,帮助学生彰显自身的生命价值。”


新高考政策解读:


什么是“3+1+2”模式?
据公开报道,目前新高考实行的主要就是两种模式:3+3和3+1+2。陕西上报的方案是“3+1+2”模式。
以已经实施该模式的省份为例:
“3”即全国统一考试科目,包括语文、数学、外语(含英语、俄语、日语、法语、德语、西班牙语)3门科目,不分文理,使用全国卷;
“1”是指学生根据高校选科要求,结合自身特长兴趣,在历史和物理中选择1门;
“2”则从思想政治、地理、化学、生物学中选择2门。

图片

按照已实行省份的模式看,新高考“3+1+2”模式卷面满分为750分。
为什么要在物理或历史中首选1门
在其余4门中再选2门?
一是体现高校人才培养需要。在高校人才培养中,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,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。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首选科目,有利于考生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,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。
二是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。学生可从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参加考试,理论上组合有12种。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,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,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。

图片

三是便于投档录取。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,按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别编制;在录取时,将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的考生按两个序列分别排队录取。也就是说,同一名考生无法同时在物理和历史两个序列中排队录取,因此考生只能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参加选择性考试。
首批新高考学生及家长
应从哪些方面做准备?专家建议,作为家长和学生,需要做以下准备:1.全面学习了解国家新高考改革方案,明晰未来高考和大学人才选拔机制。2.主动适应新变化,尽早了解大学专业设置和专业发展方向。明确各专业对高中选科的要求、考察的方式、学习的难易度。3.学生自己的兴趣、爱好及特长,强弱学科,各课学习所能达到的高度。4.早期进入新高考改革省份的选课走班样本,积累的经验和总结的教训,对自己的启示和借鉴意义。5.所在学校师资力量的强弱,所能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。
一考不再定终身
新高考将以“两依据一参考”选拔人才实施新高考后,选考的三科直接决定学生进入大学将学习什么专业,以及今后从事什么工作。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关注的热点。高中要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,学校应计划如何帮助学生了解自我,科学选科。11月22日,记者采访了部分教育专家和高中校长,他们围绕相关话题谈了各自的观点。谈及不久将实施的新高考方案,教育专家、西安交大韩城学校总校长刘鹏表示,新高考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改变“一考定终身”的人才选拔模式,转而以“两依据一参考”(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,参考综合素质评价)作为高校录取的基础,更加具有公平性、科学性、自主性,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,同时也要求学生加深对自身的认识,了解自己的个性、爱好、能力特长,以便未来对自身学习的专业和工作职业能做出正确的抉择。


陕西部分大学对选科组合要求:



高考综合改革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,政策性强、关注度高,挑战与机遇并存,荣耀与艰辛同在。



分享